规章制度法律风险的技术克服
法律风险仅仅只是一种潜在风险,也许并不会在具体操作中实际发生。但是,一旦实务管理中的特定情形出现或客观条件成就时,这些风险就成为劳动争议发生的导火索,甚至会导致企业大额的补偿或赔偿,也可能会给企业造成重大的信誉损失。
在技术上,通常町以通过以下方法尝试进行克服:
1.内部检讨
(l)逻辑上的严密性。对于与法律规定联系紧密的绩效考核、薪资调整、纪律
惩处等方面,应特别注意严密性,比如绩效考核的两次期限安排、薪资调整的员工
确认、违纪行为的累积计算等等,通过逻辑上与劳动法规的紧密配合,寻求和达成
管理与法律上的逻辑协调。
(2)表述上的准确性。对于程度上的表述用语,应尽量的客观化,进行定量描
述,减少主观性。比如严重失职,造成公司重大损失的,“重大损失”如何界定?
可以通过具体数额的表述予以明确。又比如,在难以评估实际赔偿额度时,应预先
在制度中如何归结,等等。
(3)规则上的合法性。规则上的合法性不应是一个抽象的概念,而应是具体
的、细致的和可管控的。规章制度的规定应严格合乎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。人力资
源管理工作实际上是依据规章制度进行处理的,只有规章制度的合法性才能保证实
务处理中的合规性,减少操作风险。
(4)适当运用弹性条款。一是授权性条款,在制定规章制度涉及薪资、财务、
安全等专业性事项时,可以授权相关部门制定细则;二是兜底条款,可以通过概括
性条文规定难以穷尽的事项;三是引用性条款,可以规定此后有关法律、法规、政
策发生变更时,按照有关新规定执行。
2.外部检讨
(l)通过专业咨询机构。专业咨询机构有着海量企业咨询经验,能够提供给企
业关于人力资源管理合规化方面更多的参考性意见和建议。
(2)通过律师事务所。对当前使用的规章制度进行法律审查。
目前为止有一条评论